延安,華夏文明的故土,中國革命的圣地。曾幾何時,延安作為中國革命的精神燈塔,是無數(shù)有志青年的精神故鄉(xiāng)。5月12日下午,馬克思主義學院在5507-7會議室開展本學期第三次集中政治學習暨黨史學習教育,趙亞靜教授給馬院全體教師作了題為《觸叩圣地之魂 傳承延安精神》主題報告。
趙教授從延安何以為圣地、延安精神的孕育及延安啟示新時代三個層面,闡述了延安精神的來源譜系、孕育過程和深刻內(nèi)涵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,解放思想、實事求是是其思想路線;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其根本宗旨;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是其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。
在談到中央紅軍落腳陜北之前的長征歲月,趙教授以情感人,帶著在座教師回到歷史現(xiàn)場,感受戰(zhàn)爭年代的悲壯和艱難,在座教師的心跟中央紅軍的命運一起跌宕起伏。延安時代,物質生活的簡樸,精神境界的崇高,人際關系的平等以及無處不在的理想主義情節(jié),撥動著所有教師的政治鄉(xiāng)愁。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抗戰(zhàn)時代百川歸海似的道義力量,對敵作戰(zhàn)的豐厚成果,以及為全民族抗戰(zhàn)所付出的巨大犧牲,再一次讓大家深刻體會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初心和使命。從“北上抗日 拯救中國”到“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中華民族謀復興”,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初心使命從來不曾改變。
趙教授以其深厚的學術積累、豐富的史料展現(xiàn)、真摯的革命情感,再一次征服了在座教師,大家都覺得意猶未盡,很有收獲。大家紛紛表示,一定會把黨史學習的體會收獲融入日常的工作,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,推動學校的發(fā)展。
圖 文 馬克思主義學院 審核 陳利